“课文互嵌,思史互联”党史学习教育团顺利完成暑期社会实践
针对一直以来标语存在的研究零散、重视程度低、保护措施薄弱、传播深度浅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文互嵌,思史互联”党史学习教育团以红色标语为着眼点,以当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扁平化等问题为抓手,前往多地学校、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创新设计中学思政课程,从多元角度探究打造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金课”的高水平路径,激活社会“大课堂”,巧用全社会育人“大能量”,形成了以标语为出发点的逻辑化、时代化、创新化、普适化实践措施。
研究先行,构筑理论基石
在理论层面,成员们首先收集了有关红色标语和中学生思政育人的文献资料,学习了解中学生思政课程设计相关内容,为后续实践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还经过两周的设计与宣传,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最终一共收集到188份有效问卷,样本数量较为可观。
问卷设计部分图
实践铸魂,寻踪红色标语
团队成员通过深入红色场馆、社区、学校,捕捉和标语、思政、历史相关的元素,走进经典红色地标,学习了解党的相关知识,深入根植红色基因。在这个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奔赴南通、常州、苏州、连云港等地,在各地场馆内,依循展览脉络,在珍贵的照片影像留痕中感悟历史,于沉浸式体验中赓续精神谱系,在多元实践中完成对红色标语的深层探索。
在南通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队成员感受历史进程中海安市红色标语的变迁发展;在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团队成员通过红色文物、红色标语了解瞿秋白先生的革命精神;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团队成员在中学校园里寻找新时代标语,实现“学生——红色标语”的双向奔赴。
团队实践活动照片
此外,团队成员还针对场馆工作人员、场馆游客、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进行线上线下的多维访谈,了解各个人群对于新时代红色标语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区文化工作的联系,以及红色标语的思政育人功能等问题。
团队访谈照片
同时本项目团队还与多个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意向书,加强了红色标语的宣传。
宣传扬旗,共筑精神高地
在前期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实践团队开展了“高‘标’洞史焕新貌,博‘语’融材蕴新风”主题系列理论宣讲活动。宣讲分为线下社区宣讲和线上标语微课,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新时代标语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范例为大家深入阐述新时代标语的内涵、意义、取得的成效及其号召措施等,以小见大探索思政教育多元化长效性路径。
实践团队根据标语分类和主题,设计了多张理论科普海报。并且利用 H5设计了精美的云打卡界面,与推送和宣讲相呼应,搭配运行,将推动更多人理解、了解红色标语的目标深度贯彻落实。此外,实践团队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多个媒体平台运营账号,发布红色标语相关视频,加大宣传力度。
团队设计的海报
校园为翼,推进课文互嵌
为了提高中学生思政育人实效性,促进新时代标语与中学生思政课堂的融合,团队成员依托高中思想政治课本,将新时代红色标语与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具体章节融合,设计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标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标语等课程教案,使得课堂讲授的效果更好,更具像化,让标语这个天然且好用的教学资源充分融入中学生的政治历史课中,甚至是作为考题材料的一部分,来加强融入程度,使得其思政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
团队成员还依托当下时政热点或是重要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部署,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昂扬奋进姿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六个主题进行校园文化月的策划,选取一条或者几条标语,进行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文化月活动来让同学们充分参透标语,实现动态的思政育人成效,提升质量与效率,沉浸式进入思政浸润场域。此外,团队还根据周边马路、广告栏、广告投放位、公交站台宣传海报、临近社区这些有宣传空间的地方,进行合理化且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的设计,进一步校园红色标语文化月的宣传。
高“标”洞史焕新貌,博“语”融材蕴新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去动员、宣传、组织人民群众,其中红色标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时期,更需要研究、传承标语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自觉自愿传承红色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文互嵌,思史互联”党史学习教育团致力于变单一的思政理论讲授为多元丰富的文化意识传递,为探索立体生动化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范本。
文案 倪一可 金陈瑜
图片 高“标”洞史焕新貌,博“语”融材蕴新风——“课文互嵌,思史互联”党史学习教育团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